蒙城广播电视台

APP扫描

【蒙城名人】苏舜钦
编辑:徐浩轩 2024-03-20 19:08 浏览:8

蒙城,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,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。蒙城县融媒体中心推出《蒙城名人》系列报道,让我们一起了解蒙城的名人故事,传承优秀文化。


图片

图片来源网络


苏舜钦(1008-1048),字子美,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)人,宋代著名文学家。宋景祐元年(1034)中进士,同年任蒙城县知县。


  出身名门  

苏舜钦出身文学世家,祖父苏易简,举进士第一名,历官翰林学士、参政知事,甚得宋太宗信任。父亲苏耆能诗善书,闻名天下,官至河东转运使。苏舜钦自幼喜读书,工诗文,善书法。诗文与梅尧臣齐名,世称“苏梅”。

苏舜钦22岁时,因父亲荫补太庙斋郎,授任荥阳(今河南荥阳)县尉。他辞官不就,闭门潜心攻读,高中进士,被授为光禄寺主簿、蒙城县知县。

  命名“清燕堂”  

苏舜钦仰慕庄子,初任蒙城县知县时,他立志仿效先贤庄子,把当时的蒙城县衙后堂命名为“清燕堂”,以表心志,并题匾树碑以自勉。自此以后多年,清燕堂一直作为蒙城县衙的后堂,也成为后人凭吊先贤的胜景。不少人到这里瞻仰碑记,怀念先贤,留下诸多著名的题咏,其中王安石的《蒙城清燕堂》成为众多题咏的代表作。诗曰:“清燕新碑得自蒙,行吟如到此堂中。吏无田甲当时气,民有庄周后世风。庭下早知闲木索,坐间遥想御丝桐。飘然一往何时得,俯仰尘沙欲作翁。”


  杖杀酷吏  

苏舜钦上位之前,蒙城吏治混乱,大小官吏借助摊派劳役赋税搜刮民脂民膏。他上任后,不许官吏差役缩短老百姓缴纳田税的期限,严禁官吏欺压百姓。按当时的规定,先由县令发出告示,规定征纳期限,过期不缴的要挨板子,挨过板子再延期限,延期仍未缴的则要加重处罚。有的官吏利用手中权力,贪赃枉法,不论人家有什么特殊情况,只要缴不上田税,一律酷刑伺候,稍有反抗,就关进大牢。苏舜钦上任后,要求官吏体恤百姓疾苦,不得缩短规定期限,更不能随意动刑。

可就在苏县令三令五申的情况下,仍有一个小吏对没能如期缴税的农民用了酷刑,最后逼出了人命。苏舜钦立即下令将这一酷吏绳之以法,杖刑处死,以平民愤。


  驱逐奸商  

当时,蒙城县城内有一位外地来的商人,狡猾奸诈,凭借收购老百姓粮食时短斤少两而暴富。这个家伙平时依仗有钱有势,欺行霸市,欺压乡邻,百姓对他是敢怒不敢言。苏舜钦到位后,了解了他的为人,便打算让他拿出点钱财赈济穷人,将功补过,没想到这家伙为富不仁,活脱脱一只“铁公鸡”。经过几次训导,却无一点悔改,依然我行我素。苏舜钦忍无可忍,遂责令将其赶出蒙城。


  修建“沧浪亭”  

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。庆历四年(1044),范仲淹、杜衍、富弼等人延揽人才,准备实行新法。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,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,监进奏院。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。时值进奏院祀神,苏舜钦按照惯例,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。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,借以打击范、杜。苏舜钦被削籍为民,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。

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所谓“进奏院狱”。被废后,苏舜钦离开开封,隐居苏州,以四万贯钱买下一座废园,进行修筑,傍水造亭,因感于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”,题名为“沧浪亭”,自号沧浪翁,作《沧浪亭记》。

后欧阳修又作《沧浪亭》长诗,诗中以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可惜只卖四万钱”题咏此事。自此“沧浪亭”名声大振,至今仍是闻名天下的园林。


  诗文传世  

他的文学创作,可以进奏院事件为界,分为前后两期。前期,其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,突出特点是具有政论性,往往就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直抒己见;后期,隐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视野,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减少,寄情山水的作品增加,但也有一些诗揭露了世态的炎凉和政治的黑暗,抒发了自己蒙冤受害、壮志难酬的悲愤。对苏舜钦的文学成就,历代都给予很高的评价。

庆历八年(1048),苏舜钦冤案昭雪,复官为湖州长史。可是未及赴任即因病而逝,卒时年仅41岁。



蒙城广播电视台(蒙城县融媒体中心)

责任编辑:徐浩轩

编审:张花丨审核:张治国


欢迎下载蒙城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

“今日蒙城”APP

了解更多新鲜资讯


关注“蒙城广播电视台”微信公众号

投稿邮箱:jrmc@163.com
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