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广播电视台

APP扫描

【蒙城名人】马玉书
编辑:徐浩轩 2024-03-10 15:11 浏览:5

蒙城,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,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。蒙城县融媒体中心推出《蒙城名人》系列报道,让我们一起了解蒙城的名人故事,传承优秀文化。


马玉书(?—1918),字锦堂,蒙城县马集人。他是忠武公马玉昆的胞弟,朝廷授予他“建威将军”称号。

马玉书自幼读书,天资聪明。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,常常以兄长为榜样,决心长大后干一番事业。马玉昆在宋庆统帅的毅军(清军军队之一,宋庆所部)服役期间,马玉书去军中看望他的兄长。宋庆见他仪表堂堂,知书达理,心中很喜欢他。当即收他作自己的亲兵,并让他担任“把总”。因马玉昆是亲兵的统领,所以他受二哥的直接管辖。在此期间,他协助马玉昆镇压过捻军起义。在与捻军的作战中,他英勇顽强,奋不顾身冲入阵中厮杀,直至捻军溃败,保全了宋庆的毅军。由于他的出色表现,不久就提升为“守备”“都司”等职,并赏戴蓝翎。

同治四年(1865),甘肃一带回民起义,声势浩大,震动朝野。清王朝调毅军西征镇压,马玉昆所部被选为奋勇队,马玉书带一营敢死队,攻破起义军营寨金积堡,擒获起义首领马化龙。后来他又随军进入新疆,收复玛纳斯等数城,因功升任游击加副将衔。回京后,因母亲年迈,马玉书便请假返家尽孝。

光绪二十年(1894),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,战事吃紧,马玉书被毅军统领调回管理营务。这年7月,朝鲜战事日益急迫,清政府命马玉昆率毅军六营两千人赴朝鲜参战。于是他随兄马玉昆援救朝鲜,在摩天岭、铜瓦寨等地苦战数月,痛击日军。后来,清军主帅叶志超怯战放弃了平壤,马玉昆率部撤回营口、田台庄等地后继续阻击日军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2月下旬,清军数路联合反攻被日军占领的海城。24日,他们与日军战于大石桥附近的太平山。马玉书部防守山北之东、西七里沟及附近村落,奋力抵抗。在战斗中,被敌军包围,他率领亲兵杀出一条血路,冲出重围。战后因功保举记名总兵、振勇巴图鲁勇号。后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署了《马关条约》,他又请假回家了。

光绪二十六年(1900),八国联军攻入京城,他二哥马玉昆统率部队进入北京进行护卫,他听到消息后即刻奔赴京城去帮助他。当时荣禄很看重他,要给他一支军队,让他统帅,马玉书推辞说:“兄既报国,我只愿统领自家军队,充当前锋去抵御敌人。”后来他又随兄保护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,均异常出力。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,他们回到京城,马玉书因功升任简放总兵,授建威将军。朝廷准备予以重用,但马玉书此时不愿为官,便回到了老家马集。

光绪二十九年(1903),马玉昆回家修坟祭祖,决定修建马家祠堂,不料几乎酿成杀身之祸,并且导致了后来世人张冠李戴的谬传。原来建祠过程中,马玉昆返任,全由马玉书在家督办。马玉书为了显示马家的荣耀,把祠堂建得规模宏伟、气势非凡,殿宇宫阙、东西辕门、泮池泮桥等等,完全仿造朝廷王府的建筑模式。建筑工艺也相当考究,图纸和工匠均从京都绘制、派遣,所用木料远从四川采办,砖瓦按规格烧制后,再经人工逐块研磨,应募前来磨砖的穷苦百姓每日不下数百人。恰好在此期间,有一钦差大臣路过此地,知道此事后,就暗地里写了份奏章上报给慈禧太后,说凤阳府马三元在家兴建皇宫,欺君罔上,图谋不轨。此事如果查实,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!为此,慈禧召见并质问马玉昆,马玉昆急中生智,回答说:“凤阳府确实有个马三元,这本是玉昆的乳名,玉昆朝夕都在御前护驾,怎么会有在家大造皇宫之举呢?如今和议刚订,国库亏空,微臣不过于家乡造一简陋宗祠,对先人略表孝敬之意罢了。此事肯定是误传,还请圣上明察!”

慈禧觉得马玉昆一向忠勇性诚,不至于做图谋篡位之事,便不再追问下去。马玉昆退朝以后,立即派快马连夜传书家乡,命将正在建造的祠堂拆毁重建,降低了原来的建筑规格。至此,这件事才算化险为夷。从此以后,以讹传讹,马三元便代替马玉昆而广传于世了。

马玉书去职返里家居后,一面掌管马氏家族的家产,一面督促子侄读书。他还乐善好施,关心桑梓。为兴办地方教育,他捐款在马集兴办义塾,还捐款给马集置祭田,修建界沟、葛沟桥,受到乡里乡亲的尊崇。

民国七年(1918)农历九月二十六,马玉书病故,葬于村北祖茔。


蒙城广播电视台(蒙城县融媒体中心)

责任编辑:徐浩轩

编审:张花丨审核:张治国


欢迎下载蒙城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

“今日蒙城”APP

了解更多新鲜资讯


关注“蒙城广播电视台”微信公众号

投稿邮箱:jrmc@163.com

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