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广播电视台

APP扫描

【红色记忆】系列之杨子仪烈士
编辑:徐浩轩 2022-07-03 16:03 浏览:1

翻开历史记忆的书签,那些饱含家国情怀,曾经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为了理想、信念,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,如同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面前。中共蒙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、蒙城县广播电视台(融媒体中心)推出《红色记忆》专栏,带你去追寻他们的动人故事,去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,去品味他们的忠贞信仰。


热血男儿志气宏

——杨子仪革命先烈英雄事迹

杨子仪,名鸿才,号子仪,1906年出生,安徽蒙城人,北京农业大学肄业,系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。1940年春,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,年仅三十四岁。


图片

(资料提供:中共蒙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)


杨子仪出生于商人家庭,自幼勤奋好学,品学兼优。1921年9月,考取中学, 1924年7月初中毕业后,他就告别了家乡,奔赴北京,去寻求救国的革命真理。1925年9月,杨子仪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,积极参与同学们的爱国活动。1926年杨子仪离开北京农业大学,回到故乡蒙城,组织了进步青年社——“蒙光社”,创办《蒙光周刊》,积极宣传国共合作、三民主义、反帝反制建的革命思想,揭露蒙城反动势力的罪恶,唤起民众的觉悟,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和群众,形成了蒙城革命的新生力量,向蒙城的反动势力展开了猛烈的斗争。1927年杨子仪当选为国民党蒙城县党部执行常委,积极组织群众支援北伐,开展农民运动,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打击和迫害。1930年他深入到农村学校组织“读书会”,并同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。从此,他走向了新的革命道路。

图片

(资料提供:中共蒙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)


1937年抗战爆发后,杨子仪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决然舍身忘家,跋山涉水,投奔延安,寻找共产党,参加抗日队伍。但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,他先后在陕西省三源县和大荔县两次被阻,无法成功,便又返回蒙城,团结本地青年进行抗日活动。


1938年11月,蒙城进步青年组织抗日团体“青抗会”,杨子仪与“青抗会”密切接触,同情和积极支持他们的活动。1939年春,杨子仪同志担任了蒙城“动委会”指导员,更加积极支持“青抗会”的活动。1939年秋,蒙城地下党组织筹建党的秘密联络点——“大同书店”时,他勇当一名外经理,积极筹集资金,多方协助开展革命活动。1939年冬,经豫皖苏边区党接批准,发展他为“中共特别党员”,直接和工委书记邵光同志单线联系。


杨子仪同志入党后,革命斗志更加坚定,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他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搜集蒙城敌人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情报任务,并负责给新四军六支队(四师前身)驻涡阳联络站徐今强等领导同志传送情报。1939年冬,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,蒙城政治形势逐渐恶化,“动委会”工作开展困难。杨子仪辞去了指导员工作,以开酱园店作掩护,缩小目标,在敌人白色恐怖下,杨子仪将我党地下工作者卢锡球、陆振亚同志分别介绍到冯简斋办的学校里教书,取得合法的身份和职业,以掩护革命工作的开展。


1940年初,国民党顽固派袁传壁任县长。袁传壁伙同在蒙城驻防的安徽省保安第六团制造白色恐怖,杨子仪的行动引起了袁传壁的注意。1940年3月31日,反动派公然查封了“大同书店”,逮捕了杨子仪、卢锡璜、李季臣、尚志忠等同志。


杨子仪同志被捕后,关押在安徽省保安团驻地——城东六里王庄,昼夜严刑拷打审问。杨子仪等同志大义凛然,忠贞不屈,丝毫没有暴露党组织的情况,威武不屈,毫不动摇,历数国民党反动派投敌卖国、祸国殃民罪行,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、对人民的赤诚。袁传壁极为恼怒,便于4月初的一天夜间将杨子仪等四人活埋于六里王庄东北地桂乱岗,制造了震惊皖北的“蒙城惨案”。

图片

(资料提供:中共蒙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)


杨子仪同志的一生,早期是蒙城县国民党组织领导人之一;是蒙城坚持反封建斗争的主要代表;是抗日战争时期拥护和支持国共合作,共同抗战,促进蒙城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进步民主人士;后期则成为不屈不挠坚持斗争、壮烈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下的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。因此,杨子仪同志是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教育下成长的革命知识分子。他这种为正义和真理而坚持斗争的精神,值得我们铭记。
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