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广播电视台

APP扫描

【蒙城非遗 生生不息】杨氏勒木厨具
编辑:张花 2022-02-14 08:31 浏览:23

古老的技艺,无论是延续至今的,还是仅记录于艺术作品中的,早已演变为刻骨铭心的华夏精魂,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。

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蒙城拥有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3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个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传承蒙城文化,让蒙城非遗生生不息。

图片


勒木匠

是专门制作

木桶、木蒸子等圆形器具的木匠

图片

在蒙城县城北关,有一户世代都从事圆木活制作,尤其以勒木厨具在全县享有盛名的人家,那就是杨氏勒木匠。

图片

提起自家的勒木活手艺,杨三军很是得意。在他父辈的年代,塑料、铝制品还没有盛行,普通老百姓家中还都是用木质的厨具。当时的杨家勒木活不仅在本地,就是在周边县区那都是响当当的招牌。

图片

勒木厨具的制作工艺,是杨家数代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发明、积累和传承下来的。它以木、竹为原材料,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制作,制作方法及其讲究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。就算是从小在木屑和刨花中耳濡目染的杨三军,在学艺的最初,也只是给父亲打下手。

制作一个勒木厨具很费功夫。以一个勒木蒸笼来说,它的制作就需要选料、勒圈、撕圈等大大小小上百道工序。为了让自家的蒸笼不生虫、不变形,杨三军都是选择在交九天后采伐的木头。

图片

浸泡后的木板要经过勒圈才能够使用。勒圈之后,要将勒好的木圈按照不同的尺寸锯开,这一个步骤叫做撕圈。锯开的大圈就作为蒸笼框架使用,小圈就作为笼牙和箍条备用。然后对大圈进行打眼、打竹钉穿上枇绳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笼圈。

图片

笼圈成型后还需要装上笼牙、箍条、笼把,再经过下垫子、装撑子、排篦子、盘笼顶、装笼顶等工序之后才能算是成品。这中间的每个步骤都要经过不断的比对、返工,再比对、再返工的过程,一道工序往往要往返几遍才能保证最终的质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杨氏勒木厨具的制作工艺直到杨三军这一代,依然坚持纯手工的制作,甚至连一些制作工具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。

图片

随着塑料和铝制品的盛行,如今,纯手工木质厨具逐渐无人问津。现在的杨三军除了继续做他的勒木匠之外,还有了一个更重要的责任——那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。


蒙城广播电视台(蒙城县融媒体中心)

记者:梁哲 宋瑞霖 康福社

责任编辑:张花

编审:王爱荣

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



欢迎下载蒙城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

“今日蒙城”APP

了解更多新鲜资讯


关注“蒙城广播电视台”微信公众号

投稿邮箱:jrmc@163.com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