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广播电视台

APP扫描

蒙城非遗生生不息|陈宝玉和他的锡包壶
编辑:管紫莹 2021-12-13 20:24 浏览:32

古老的技艺,无论是延续至今的,还是仅记录于艺术作品中的,早已演变为刻骨铭心的华夏精魂,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。

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蒙城拥有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3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个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传承蒙城文化,让蒙城非遗生生不息。

正在制作锡包壶的匠人叫陈宝玉。作为安徽非遗陈氏锡包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,陈宝玉制作的锡包壶被很多爱好者收藏。目前,在安徽范围内,锡包壶工艺仅存在于蒙城县。

图片

锡包壶,相传是清朝贵族的玩物。在把玩时不小心碰坏了心爱的紫砂壶,继续使用,有失体面;扔掉又觉得可惜。于是,他们便找匠人用锡料进行修补。

后来,匠人们在修补紫砂壶的基础上,对紫砂壶稍加装饰,让小小的紫砂壶装上金甲铁衣。这样加工过的壶具,瞬间价值倍升。这种壶,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“锡包壶”。

图片

陈宝玉的锡包壶制作技艺工作坊位于蒙城县城北关老居民区。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一个炉子以及各种工具,便是陈宝玉的工作台。

陈宝玉说,从他记事起,父亲不仅是铁匠,也经常摆一种用金属包裹的茶壶。从小耳濡目染,陈宝玉将锡包壶制作技艺每一道工序都熟记于心。时间长了,熟能生巧,拿一把茶壶看一眼,就知道下多少料。

图片

制作锡包壶首先要根据紫砂壶所需要的造型,在锡片上划出图案和花纹,一般以蝴蝶、蟾蜍、梅花、铜钱等吉祥图案以及福绿寿喜等喜庆字眼为主。

图片

图案画好以后,要用剪刀或者刀片把锡片上的图案剪下。在陈宝玉的手中,由于熟能生巧,剪一张锡片如同剪一张纸一般轻松。

图片

图案剪出来后,要将锡片放在木桩上,用一把小锤进行精细的打磨。

图片

接着再把打磨好的锡片贴合在壶壁上继续敲打。这一步,力道非常重要,没有固定的标准,全凭多年的经验。

别看一把茶壶不大,从拿到壶开始构思、选料、裁剪、敲打成型、镶面、焊接、打磨……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二十多道工序。

图片

如今,陈宝玉在传统锡包壶手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研究和尝试,并且加入了更多蒙城元素,一个个精美的锡包壶,讲述着过去的故事,传承着浓厚的地域文化。


蒙城广播电视台(蒙城县融媒体中心)

记者:梁哲 代慧玮

责任编辑:管紫莹

编审:王爱荣

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



欢迎下载蒙城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

“今日蒙城”APP

了解更多新鲜资讯


关注“蒙城广播电视台”微信公众号

投稿邮箱:jrmc@163.com


相关新闻